自日前召开的全市健康扶贫工作会议上获悉,2020年,我市将紧盯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标准,以健康扶贫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为抓手,保持现有帮扶政策、保障措施、工作标准稳定,巩固并拓展健康扶贫工作成果,建立防止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高质量完成“三个100%、两个90%”健康扶贫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贫困人口大病、慢病精准救治任务。今年,我市将持续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将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病种由25种扩大到30种,确保全市现有未脱贫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应治尽治、不落一人。持续做好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因病致贫、返贫风险较高的重点户纳入签约服务范围,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巩固完善贫困人口“3+3+N”医疗托底保障机制,逐步将现有贫困人口“3+3+N”医疗保障模式过渡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范围,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医疗保障机制。同时,确保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达到100%。
巩固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提高县、乡、村医疗机构诊疗能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确保2020年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基本具备50至75种常见疾病诊治能力,每个行政村有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进一步加大支持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开展“369人才工程”,积极组织招聘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全科特岗医生;通过培养培训、社会招聘、退休医师返聘、对口帮扶、县域内调剂等方式,加强和稳定乡村医生队伍。确保到2020年,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合格执业(助理)医师或全科医师,每个行政村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持续开展城乡医院对口帮扶,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县、乡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县、乡、村一体化管理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高县域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就近看病和“少生病、不生病”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