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进入适老模式
污染防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 污染防治
为了蓝天碧水——我市2017年治污攻坚工作纪实
来源:  浏览量:2657  发布时间:2018-2-6

水清天蓝。从2017年入冬到现在,濮阳连续多日空气质量优良。微信朋友圈内,“濮阳蓝”被频频刷屏,网友争相晒出龙都美景。

从遮天蔽日的雾霾天,到频繁出现的“濮阳蓝”;从推窗“看天”的集体焦虑,到出门赏景的心情愉悦;从全省排名靠后到位次大幅跃升。这嬗变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矢志不渝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交出的精彩答卷,是空气质量保卫战的初战告捷。

环境监测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实现了“两降一增”:PM10平均浓度10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PM2.5平均浓度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优良天气209天,同比增加28天。水环境质量持续达标,水质明显改善。全市6个出境断面均优于省定考核要求,河流水质综合指数同比下降27.5%。

勠力同心,治理成效有目共睹

2017年,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攻坚力量前所未有,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深入人心,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越来越强。

空气质量好不好,群众感受是最高标准,老百姓最有发言权。

“刚刚过去的一年,空气质量确实变好了,入冬以来我就没戴过口罩。”近日,在市城区新蕾公园晚间锻炼的一名老人深有感触地说。

一名李姓出租车司机表示,前几年冬天雾霾重的时候,连红绿灯都看不清楚;2017年就再没出现那样的雾霾天,开车轻松多了。

2017年入冬以来,相比往年的火爆行情,销售空气净化器的张老板的生意差了许多。尽管生意不好,但张老板的心情不错:“空气质量改善了,大家都能呼吸上清洁空气,我挺高兴的。”

与空气净化器一样行情暴跌的还有口罩。这两年靠经营防霾口罩发了些小财的赵女士,去年入冬以来早早预订了几万元的口罩,准备再赚一笔,没想到却卖不动了。

这一切的改变,与我市空气质量的好转是分不开的。而这背后,却饱含着全市上下方方面面的心血和汗水。

连年无休,日夜开会、加班,对市环保局局长孟福堂和他的同事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2017年,我市成立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市环保部门牵头,市发改、工信、住建、水利、城管、公安、质监、工商、交通、农牧、食药监、综合执法、气象、商务、农机、公路、国土、安监、林业、科技、电力及中原油田等部门和单位各担其责,监察、督查、宣传、财政等单位全力配合,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市投入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工作人员近8000人。一年来,仅省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的环保工作会议就超过120次。如果把市环保局及各级成员单位召开的内部调度会也统计在列,数字就更加惊人了。

2017年,市委、市政府在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部署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推动着各级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发展观,促使其更好地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首先,我市坚持“属地管理”“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环保”的原则,明确全市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负总责。为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市级财政累计投资4.72亿元,全面加强污水处理、雨污管网设施建设提升、“双替代”等工作。其次,逐步建立保护机制。2017年,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濮阳市马颊河保护条例》生效,《濮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出台,大气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对各县(区)共实施多轮次生态奖惩,奖补资金5150万元,扣缴3275万元。在责任追究方面,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问题,共问责270余人,并对8个县(区)、市直部门进行了公开约谈。在环保大宣传大普查活动开展期间,共派出督查人员7000余人,面向各县(区)107万户群众赠送环保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10万份。在此基础上,监管执法频频亮剑。全市去年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448起,下达处罚金额1912万元。为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强化社会监督,还专门出台了《濮阳市环境污染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

邢可军是市环境监察支队的一位老“侦察兵”。为查处违法企业和违规渣运车辆,他时常夜间蹲点。即使在父母病重期间,他也坚持夜间在医院侍奉父母,白天跑现场调查案件。“执法人员太少,一个人请假,会耽误全队的工作,我能克服一天是一天。”他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标本兼治,换来蓝天白云好“气质”

“在大气污染防治上,我们已没有任何退路,没有任何借口,也不要抱有任何幻想!”这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不仅是重要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出狠招,出实招,放手一搏。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压力,我市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围绕省委省政府大气治理“三治标、三治本”总体部署,实施了最严的管控举措。

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和清洁取暖工程。编制全市供热规划,全市实际新增供暖面积605.4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0%以上,完成省定指标任务的388%,全省排名第1位。新建供热管网271.54千米(省定目标27千米),超额完成目标任务。9个产业集聚区全部实现“一区一热源”的目标。41台10-65蒸吨燃煤锅炉完成特别排放限值改造,6台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实现超低排放。按照“整县整乡”推进的要求,新增气代煤、电代煤6.148万户(省定目标5万户),并逐一入户核查。拆除改造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21台,实现了小燃煤锅炉清零。

严格控制燃煤,狠抓散烧治理。按照时间节点和设计要求,我市5个洁净型煤配送中心、99个配送网点(省定目标75个)全部建成投用。禁燃区内严禁使用散煤,取缔燃煤茶浴锅炉、燃煤大灶、经营性煤炉553家。开展了市县乡村四级30天集中检查行动,严禁劣质煤、劣质油流入和使用。

集中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将“散乱污”企业整治作为突破口,坚持“两断三清”的工作标准,全面摸排,铁腕整治,全市去年共整治取缔“散乱污”企业5179家。为确保整治效果,市委、市政府实施“四联单”核查机制,组织力量对各县(区)整治结果进行了现场核查验收。

强化扬尘污染管控。全市356个施工项目,认真执行“六个百分之百”要求,全面落实“三员”驻场管理、开复工验收和扬尘预算管理制度。对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以上的施工工地和200米以上的线性工程实行在线监控,并与建筑部门联网。强化城区道路扬尘治理,合理开展洒水、洗扫、喷雾联合作业,城市主要道路和高架道路全部实现机械化清扫,主次干道实施“以克论净”。全市130辆渣土车,全部完成自动化密闭改造,统一安装了卫星定位装置,实现了动态跟踪监管。在市城区4个主要入市口,建设卡口站点,公安、环保、交通、质监、城管五部门联合执法,从严管控运煤车、渣土车、黄标车。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全市138家VOCs企业,136家完成治理任务,2家停产治理。综合治理水泥粉磨站,督促指导同力水泥和宏宇建材粉磨站企业开展废气提标治理工作。完成2家火电企业、2家造纸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对用煤大户企业,严格落实环保、工信、质监“三员驻厂”制度。认真落实错峰生产,对列入错峰停产名录的29家企业和因违法违规排污纳入停产的3家企业,一律实行停电停产。橙色预警条件下,对全市806家企业采取停限产措施,其中373家企业限产,433家企业停产并切断电源。淘汰黄标车、老旧车6189辆。实行机动车限行禁行,有效降低了机动车尾气污染。

加强基层网格化建设。出台《濮阳市环境网格化监管方案》,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构建了领导抓包、网格长负责、全区域覆盖、全天候监管执法的四级网格监管体系,并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强重点区域管控,制定《濮阳市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方案》,对重点区域实施市级领导分包,加严重点区域内餐饮油烟、散煤燃烧、喷漆喷涂、建设施工和道路交通等治理。加大精准治污力度,完成辖区15个县级空气站建设联网和大气污染立体综合观测站通信联网工作,建成78个微型空气监测站。

一串串数据背后是积极打响“蓝天保卫战”的持久奋斗,是为群众守住绿色发展底线的庄严承诺。

家住添运小区的王大爷说,“明显感觉到今年冬天空气比往年好多了,蓝天也多了,以前一到11、12月份,出门就要戴口罩,今年基本不怎么戴了,也愿意多出来四处走走。”

源头治理,碧水青波映龙城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道,生存之本。如何让发展之舟在碧水中扬帆起航,成为我市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攻方向。

“不管任务多重,困难多大,一定要严格落实省、市要求,坚决按期完成水污染防治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市水质持续改善。”这是市环保部门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坚定决心,也向全市人民吹响了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号角。

水环境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治水理念的顶层设计,更离不开良好机制的构建。2017年,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水污染防治工作围绕“16613”——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开展工业污染防治、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综合整治(包括畜禽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和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专项行动,对造纸、农副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排水行业实施整治,完成13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体部署,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濮水河和马颊河是两条穿越市城区的河流。多年来,因为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得不到根治,从而使这两条河饱受污染,成为龙都市民心中永远的痛。

去年以来,我市对这两条河展开综合治理,首先对濮水河入河排污口进行集中整治,对濮水河积存污水实施分段抽排,由市第一污水处理厂、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中原油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置。同时,加大生态调水力度,逐步恢复濮水河生态流量,形成活水循环。全面开展城区河道保洁,收效显著。在强力实施老马颊河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我市投资1.45亿元,重点推进截污工程建设,铺设污水、雨水管道41.8公里,完成老马颊河10公里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彻底消除了城区河道黑臭现象。

家住水景湾小区的李来顺夫妇每天早晨和傍晚都在马家河边散步,也是马颊河水质一天天变好的见证者。他说:“这两年对河道的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截断了很多排污口,河水也变得越来越清。现在马颊河两岸风景如画,我们在这里散步,心情非常舒畅。”

近年来,畜禽养殖污染正成为一个治理难题。2017年,我市全面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市1517家养殖场中,1230家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设施配套率达81.1%。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累计投入资金3739万元,全市55个村庄已完成整治任务。南乐县建立了“职责明确、全面覆盖、运营规范、保障有力、监督高效”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范县投入650万元在陈庄镇万亩荷花园旅游区、黄河滩区移民迁建点及王楼镇水美乡村项目区新建3处污水处理厂。南乐县睢庄村利用村内现有坑塘,打造集景观、垂钓、污水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的小型湿地,在低成本控制下,有效解决了村内污水处理问题。

为确保全市群众饮水安全,我市强化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4个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划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禁、限养区内107家养殖企业,全部关闭或搬迁。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推进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治理。去年,我市省级以上产业集聚区,均配套建成工业废水集中设施。全市17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安装了化学需氧量、氨氮在线监控设施,16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与环保部门已实行联网运行。

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将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全市目标考核。去年以来,全市13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1亿元,目前已有6个项目完成建设任务,其余正在按照时序要求加快建设进度。

一系列科学有效、精准到位、掷地有声的举措,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水污染治理屏障,让清澈的河流成为一种城市骄傲。

孟福堂坦言,治污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需久久为功,打好持久战,才能真正让濮阳大地蓝天常驻、绿水长流。

环境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2018年,承载着百姓对蓝天碧水的殷切期待,我市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已全面展开全市上下将以决胜的态度、必胜的信念,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尽全力打好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